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并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与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前10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624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5463亿元,同比增长4.2%。受经济持续恢复的带动,同时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各地积极推出改革实招,更好助企惠民稳经济,地方财政平稳运行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金融监管总局纪检监察组制定出台与审计署金融审计二局加强沟通协作的工作安排,依纪依法开展对接,加强日常沟通联系。这是该纪检监察组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的制度成果之一。
为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促进银行业平稳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正式发布。
10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2167.0亿元。国债发行12410.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3962.9亿元,金融债券发行8147.8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行9718.5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329.4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7332.2亿元。
2023年11月24日下午,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朱鹤新同志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免去潘功胜同志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书记职务。
11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表示原则同意这一工作方案,积极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要求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推进,组织开展督促和评估工作,确保《工作方案》各项改革开放措施落实到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技金融工作,1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在近日调研采访中,多家外资银行中国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力度并从中受益,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并将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近日,《环球金融》(Global Finance)发布2023年度“中国之星”评选结果,中国工商银行凭借在公司金融领域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突出的综合服务水平、优异的经营业绩、广泛的市场影响力,连续第十四年获评“最佳企业银行”,是本年度唯一获此奖项的商业银行。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要构建贯通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纪检监察体系。驻建行纪检监察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科技赋能监督执纪执法工作的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优势,开发上线纪检监察工作平台、员工行为管理平台、龙信党风廉政社区等一系列智慧纪检监察系统,实现了全流程线上作业、大数据智慧监督、数字化综合管理等多项功能目标,形成了上下贯通、穿透式督导的工作格局,初步探索出一条“纪检监察+金融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道路。与此同时,驻建行纪检监察组积极推动建设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力量,协助地方纪委监委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
会议审议通过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会议强调,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性的基础上,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抓紧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扎实推动金融业开放行稳致远,促进金融业更好发展壮大。